正文 第十六章、军队编制-《神帝封印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任何普通中队,都已经是一个基本作战单位。按照具体任务分工,首先说必须有一个小队是火工小队,负责全中队的伙食,顺便管理军粮;然后是侦查小队,古代叫做斥候;此后,应该具备的还有,军械小队,负责军粮之外的所有后勤;比如说弓箭、营帐等物资。纯粹负责战斗而不分管其他事务的,大概只有六七个小队。

    上面说的是准备奔赴战场参加作战的,而驻扎在镇里面的一个中队或大队,任务都改为镇里面各方面的琐碎任务。各族的重武轻文的习气很难改掉,到现在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。

    宁峰镇按理说应该有九个或十个中队长,实际上是只有四个;每一个中尉中队长都至少负责两大项工作。虎山风负责军事,平时事情少一些。还有三位,分别管农业、工商、民政,他们平时的事务很繁杂。

    铜银鑫的任命下达,全镇都有些喜大普奔,人们参军的热情顿时高涨起来。铜银鑫的情况,很快传遍了镇里,大家都欢欣鼓舞。各地征兵,都是需要自行组队赶赴州中汇合的;有铜银鑫这员猛将带队,人们非常放心。

    没过十天,一百人招满;大部分都是武徒级八九阶的,还有十余人是武师级一二阶的。军粮征集更加顺利,镇里面人们对“前程”普遍有很大信心。

    只有兵器方面稍稍不尽人意,大部分人的兵器都比较陈旧。陈旧还算好的呢,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武器。连中队长铜银鑫也一样没有,镇里武器库中的存货,基本全是接近于废铜烂铁的。

    二年一小征,五年一大征,久而久之,镇里就习惯成自然地开始敷衍。

    这次不一样,兵员平均素质远远超过了以往很多次;不过,各家还是不愿意太主动“出血”。军兵参军后,军粮没办法不自行解决,很多人却往往不愿意再自行负责兵器。

    无奈,宁峰镇镇守大人和他的四位副官,只好亲自出面,挨家挨户地去做“思想工作”,动员大家再帮助镇里克服困难。军粮与兵器,是关系到出征前的两大方面军功的!

    不是只有这次,以往都是这样的规矩。不过过往很多年的那些次,人们对此越来越不上心的原因在于,从镇里出发赶往州里是上面定下的;本意就是临战实际训练重要内容之一。

    沿途百八十千米大路,很可能会遭遇盗匪、小群成群野兽袭击;新军顺便练练手、磨磨刀。

    然而,新军完美战胜阻碍的情况并非很多,反而经常被逼得狼狈不堪。好不容易抵达州里,常常是残兵败将、丢盔弃甲的灰头土脸模样。那样,镇里上上下下可以获得的军功自然就很微薄。

    慢慢就成了恶性循环。军功是干什么的?可以说,军功关系到一切,比什么都重要!灵石与灵石碎片都是统一归王国分配的,灵石基本都要上交,灵石碎片才是武师级以上所有人用来修炼的消耗品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